从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看,前2个月,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8.3%,其中,火电增长9.7%。与此同时,前2个月,我国原煤产量7.1亿吨,同比下降4.2%;进口煤炭7452万吨,同比增长22.9%;累计煤炭供应量7.8亿吨,同比下降1.9%。
尽管煤炭供应量有所下降,但并未有效抑制煤炭市场的下滑。无论动力煤、炼焦煤,还是冶金喷吹煤,前2个月表现黯然失色,价格都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。截至3月25日,港口动力煤下行周期已超过1个月。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降至每吨853元,比去年同期低247元。3月22日,..主焦煤每吨比去年同期低450元。焦炭已连续六轮降价,累计每吨下降600元至660元。3月27日,部分地区提出了第七轮降价。喷吹煤三轮降价,累计每吨下降150元至180元。各煤炭品种“踩踏式”降价袭来,即便作为煤炭板块中“.靓的仔”的炼焦煤,也失去了往日的“靓色”。电煤库存高企,电厂没有了“燃煤之急”。钢焦企业采购放缓,没有了库存之难。现在轮到煤矿难了:发运不畅、价格下跌、收入减少、利润收缩。
分析认为,造成目前市场形势的主要因素如下。
一是煤炭供给由紧张转向宽松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3年,..生产原煤47.1亿吨,同比增长3.4%,煤炭进口4.7亿吨,煤炭总供应量达到51.8亿吨。近2年实施煤炭保供,煤矿产量超常释放、进口煤大幅增长,使得煤炭供应紧张的状况得以彻底改观。今年前2个月火力发电大幅增长9.7%,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1%。发电量用电量增长较快的同时,煤炭进口量延续了大幅增长的势头。即使国内煤炭产量略有下降,港口库存仍保持在2300万吨的中位偏高水平,内陆17个省份主要电厂库存天数始终保持在20天左右的高位,大大..了迎峰度冬期间的库存紧张。
二是非电用煤需求步入下降通道,产量紧缩、经营亏损,造成煤炭需求大幅下滑。非电用煤需求主要来自钢铁、建材和化工。今年前2个月,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.0%,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9.7%,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.5%。受房地产市场下滑拖累,钢铁市场弱势下行,亏损严重,对冶金煤只维持刚需采购。2023年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9.6%,水泥市场需求大幅萎缩,..水泥产量20.23亿吨,创下了近12年以来.低水平,水泥行业连续2年利润缩水80%。钢铁与建材两个主要耗煤行业萎靡不振,给煤炭价格带来下行压力。
与此同时,化工需求相对较好。根据中国煤炭市场网统计,截至3月21日,今年我国化工耗煤量累计同比增长12.3%,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高增长态势。一方面近2年主要煤化工产品利润转好,支撑煤化工产量持续增长;另一方面去年投产增速较快,对今年产量提升贡献明显,后续仍有部分在建煤化工项目将进入投产阶段。同时,煤炭作为原料不计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,为释放化工用煤需求腾出空间。但总体而言,化工用煤年需求约3.5亿吨,体量相对有限,难以对冲钢铁、建材行业的负面影响。
后期,北方地区供暖季结束,民用电负荷下降,燃煤机组陆续开始检修,电煤需求将出现回落。6月迎峰度夏之前,电煤市场淡季特征明显。非电行业对煤炭的采购较为谨慎,铁水产量维持在日产221万吨的低位,焦炭六轮降价打压炼焦煤支撑位不断下移。炼焦煤和冶金煤能否走出低谷,还要看钢铁的“脸色”,铁水日产数据目前处于低点,钢铁行业“金三”行情基本熄火,“银四”行情是否有戏尚未可知。
供强需弱是当下的市场态势,但一味持久看空,或许就偏离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。日前国务院印发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,明确“聚焦钢铁、有色、石化、化工、建材、电力、机械、航空、船舶、轻纺、电子等重点行业,大力推动生产设备、用能设备、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”。随着政策利好释放,我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年规模约在5万亿元左右。宏观政策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回升,社会总需求逐步释放。就“黑色系”而言,在资金的“加持”下,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,叠加前2个月钢材出口同比增长49.7%,将逐步带动钢材消耗量增加。眼下火爆的“AI”(人工智能)也需要能源支持,特别是电力“保供”才能维持巨大算力,所以才有“算力的尽头是电力”之说。4月建筑项目开工将增多,铁水日产量可能维持在226万吨以上,钢铁需求若有提升,市场信心或许会悄然提振。